close

小時候憧憬過年,除了盼望吃和玩外,更多的似是對“年味”的向往和感覺,是那種撲面而來看得見、聞得著、品味得到濃厚醇香的氛圍。 年味在瀰漫,最先感覺到的是村里那些常年在外謀事、久未謀面的叔叔伯伯,陸陸續續都回到村里,人們熱情地招呼著,“回來過年啦”的寒暄不絕于耳,這時我便突然意識到,久盼的新年來臨了。 新年的序幕拉開,每天總是滿滿的喜悅和期盼,母親早早就把裁縫師傅請到家里,為我們兄妹幾個量身裁衣,一年里也只有在迎新年時才穿上新衣服。 穿上新衣服的感覺真好,就連年前的房子清掃除粉刷這樣的臟活累活,我竟也是哼著歌兒給母親幫手,聞著“年味”干活不累,里里外外收拾干凈粉刷一新的老屋,隨即貼上色彩斑斕維妙維肖的年畫,以及新換上的年聯春貼,老屋頓時有了煥發青春般的靚麗。 母親開始忙于墟場的年貨采購,以往每五天一周期的集市,年前的墟市則天天都是“集”,異常熱鬧。我跟著母親后面,在人山人海熙來攘往的墟場里穿行,任憑周遭畜喚禽鳴、人聲鼎沸及叫賣吆喝的立體聲浪轟擊,以及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的年節食品用品,讓我目不暇給。 此時母親只顧買她的年貨,我則以孩童喜熱鬧好獵奇的視角,穿行在“貨山物海”間,不住地流連顧盼,更為眼前不時出現的“捏泥人”、“耍猴兒”、“賣藝練攤兒”的精采場景而驚嘆,在飽享眼福中,盡情品嗅著墟場中繚繞的濃濃“年味”,有種過癮至“醉”的感覺。 品類繁多的年節食品準備中,制作年糕點心是一項重體力勞動。沒有電的年代,將大米碾成粉的過程,完全靠人力踩踏“石對窩”完成。故小年夜一過,“石對窩”搗粉咚咚的巨響便在村子上空回蕩,我幫母親踩著沉重的“石對窩”,心里卻覺得歡快,縈繞耳畔的好聽聲音,傳遞著新年到來最溫馨的信息。 年廿八是很特別的時刻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做年糕,灶膛里的熊熊爐火映照著張張笑臉,看母親輕柔慢搓著潔白的粉團,家鄉特有的“煎堆”、“角子”、“橙糍”、“牛郎圓”等應節糍糕,在母親手法嫻熟的捏弄下,變戲法似的脫穎而出,孩子們插不上手,但也喜歡湊熱鬧,往往趁母親不注意時掐塊粉團把玩鼓搗,常常捏出些“四不像”的兔呀狗呀什么的,而引發出哄堂大笑。 當晚,油鍋炸出來金黃焦脆的“煎堆”、“角子”、“橙糍”,熱騰騰的送到嘴里一咬,酥脆香甜、綿軟勁道,真是口味絕佳的民間過年美食;這邊廂尚滿嘴留香,那邊廂,白花花凝脂般的“牛郎圓”在噗噗蒸氣中端出鍋來,這種不添加任何味料的純米粉團,清淡爽口不滯胃,吃多也無妨,乃老少咸宜人見人愛的傳統團年糕點,一出鍋便引發大家的歡呼。 年節中最期盼也是最輝煌的時刻——除夕團年宴在此起彼落的鞭炮聲中降臨,一大家人團坐在一起,面對滿桌美味佳肴,每個人的臉上如沐春風,說不盡的話語、道不完的親情,“年味”的升騰積聚,此刻驟升似至“燃點”,親人都沉醉在喜悅中。 大年初一,一家人正式穿上新衣新鞋,接受了長輩的壓歲錢,便喜氣洋洋進城逛街看熱鬧去,滿城人流,個個簇新衣裳,花枝招展,那種無限開懷的樣子,我似乎覺得這天才是自己真正的“兒童節”。 從年初二開始,則是年味里的另一道別開生面的風景線:各家各戶傾巢出動,幾乎清一色的用扁擔挑著兩只頗具地方特色的竹籃子,里面塞滿了糕點和雞鴨魚肉等賀年食品,我們則跟在挑著籃子的母親后面快步走著,鄉間土路人來人往,浩浩蕩蕩,蔚為壯觀的走親大軍景象閃耀著別樣風情,令人神往。 追昔撫今,那種傳統的過年程序大都已被現代化所取代,盡管帶有酒樓聚餐的豪氣、旅游散心的自在、駕車省親的灑脫,但怎么也忘不了早已沁入心田但卻似愈飄愈遠的那種濃濃年味。 >>>更多美文:情感美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60d8ng7 的頭像
    t60d8ng7

    鄧佳穎的優質推薦評比

    t60d8ng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